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的文化資產巡禮
The Cultural Heritages in Taiwan 
開課學期
110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臺灣研究學程  
授課教師
陳冠妃 
課號
Hist1619 
課程識別碼
103 5319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201 
備註
兼臺灣研究學程,藝術與人文領域。
總人數上限:1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近年來隨著臺灣社會對本地歷史與文化資源的重視,有關文化資產保存的新聞與社會運動越來越多,包括政府、學者、在地居民、文史工作者與一般大眾都有機會參與討論。然而文化資產如何成為具有法律和行政意義的「文化資產」?其價值如何判定?成為「法定」文化資產後,如何影響其保存維護及管理方法?這些法規與行政過程造就了今日臺灣文化資產的樣態。

本課程將透過各種類型的文化資產個案,一方面帶領學生認識臺灣各個角落的歷史與文化,另一方面,也希望學生能從不同面向思考人類遺產保存維護的理念與具體實踐。
 

課程目標
1.了解法定文化資產的行政與法規
2.認識臺灣的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
3.體驗臺灣歷史與文化
4.理解爭議事件中不同立場的想法與侷限
 
課程要求
待補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PART I: 文化遺產保存的概念與制度
Week 2 文化資產的意義與保存倫理
• Clark, K. (1998). Conservation Plans: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... Context (57). Retrieved March 23, 2016 from http://ihbc.org.uk/context_archive/57/perplexed/guide.html
• Kerr, S. J. (2013). The Conservation Plan: A Guide to the Preparation of Conservation Plans for Places of European Cultural Significance, 7th ed., Sydney: National Trust of Australia. 中譯:吳秉聲譯,《維護計畫》,台中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,2017。
• 陳儀芬。〈從記憶機構化談文化資產保存〉。《文資學報》第13期(2020):頁33-52。
• Urry, J. (2007)。《觀光客的凝視》(葉浩,譯),pp.167-213。台北:書林出版有限公司。

Week 3 西方文化遺產保存發展史
• Jokilehto, J. (2010)《建築維護史》(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)(邱博舜 譯),臺北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。
•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, Managing Cultural World Heritage, 2013. 下載位置: World Heritage Centre - Managing Cultural World Heritage (unesco.org)
• Feilden, B. M., & Jokilehto, J. (1998).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. Rome: ICCROM.
• Stovel, H. (1998). Risk Preparedness: A Management Manual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. Rome: ICCROM.

Week 4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
• 林會承,《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》,臺北市:遠流,2011。
• 林承緯,《臺灣民俗學的建構》,臺北市:玉山社,2018。
• 林會承。〈戰後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法制與氛圍的形塑〉。《文資學報》第8期(2014):頁27-55。
• 黃翔瑜,〈臺灣文化保存法制之更迭及其實踐比較(1900~1982) 〉,《臺灣文獻》63卷2期(2012.06),頁191-244。
• 黃翔瑜,〈戰後臺灣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的早期形構及其發展(1945~1984)〉,《博物館學季刊》31卷4期(2017.10),頁5-39。

Week 5-6 臺灣的文資保存法規及行政流程
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編輯,《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函釋彙編(三版)》,文化部文化資產局,2021。
• 張玉璜主編,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編輯製作,《文化性資產清查操作參考手冊》修訂一版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,2007。
• 吳秉聲、榮芳杰、陳思廷、黃心蓉,〈臺灣當前推動文化資產信託業務的幾點芻議〉,《文化資產保存學刊》,50(2019.12),頁7-30。
• 林滿圓,〈歷史性建築修護或再利用工程審查作業之探討〉,《文化資產保存學刊》16(2011.06),頁81-88。

PART II: 臺灣法定文化資產案例探討(一)有形文化資產
Week 7-8 有形文資的分類與管理;古蹟、歷史建築、紀念建築
• 傅朝卿,《圖說臺灣建築文化史》,臺南:臺灣建築史學會,2019。
• 薛琴,《古蹟與歷史建築日常管理維護手冊》,臺中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,2011。
• 榮芳杰、傅朝卿〈古蹟委外經營制度對文化遺產管理功能之影響:以 R.O.T.與 O.T.模式為例〉,《建築學報》,第 66 期(2008.12),頁167-188, 臺北:臺灣建築學會。
• 榮芳杰,〈以價值為基礎的古蹟管理維護計畫架構:臺灣、澳大利亞與英國之比較研究〉,《建築學報》第99期(2017.03),頁97-121, 臺北:臺灣建築學會。
• Petzet, M. & Mader G. Th. (2010) 《古蹟維護原則與實務》(Praktische Denkmalpflege),孫全文、張采欣 合譯,臺北:中華民國建築學會。

Week 9 聚落建築群、考古遺址
• 劉益昌,〈第三章 過去的文化及其保存〉,《文化保存》,臺北:五南,2014。
• 何黛雯,〈聚落文化資產空間敘事特徵之研究〉,《文化資產保存學刊》42(2017.12),頁31-72。

Week 10-11 史蹟、文化景觀
• 王淳熙、傅朝卿。〈台灣文化景觀保存區研擬與實施策略之研究〉。《建築學報》第88期(2014):頁119-140。
• 夏黎明。〈池上平原文化景觀的空間過程:土地、社群與國家的論述〉。《東台灣研究》第4期(1999):頁159-191。

Week 12 古物
• 李建緯,《文物普查與暫行分級作業手冊》。臺中市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,2018 年5月。
• 李建緯,〈臺灣古物分級制度發展之反思--從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談古物分級的進展〉。《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》(2020.12)。
• 李建緯,〈臺灣古物分級制度發展之反思(下)--國有文物暫行分級現況分析〉。《文化資產保存學刊》(2021.03)。

PART III: 臺灣法定文化資產案例探討(二)無形文化資產
Week 13 無形文資的分類與管理
• 黃貞燕、郭佩宜編著,《無形文化資產實務執行手冊》,台中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,2017。
• 林承緯,《臺灣民俗學的建構》,臺北市:玉山社,2018。
• 黃貞燕。〈日韓無形文化遺產國家制度的成立-體系與機制之知識與社會因素-〉。《文資學報》第10期(2016):頁67-95。
• 黃貞燕,《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》,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,2008。

Week 14 臺灣的無形文化資產(1)
• 謝國興,《西港仔刈香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,2017。
• 徐雨村,〈「民俗及有關文物」登錄指定與地方實踐:以「雲林六房媽過爐」為例〉,《民俗曲藝》193期 ( 2016.09) ,頁221-265。

Week 15 臺灣的無形文化資產(2)
• 鄭光博,〈泰雅族口述傳統Lmuhuw的研究〉,《民族學界》(2018),頁189-228。
• 曾麗芬,〈泰雅族口述傳統的傳承--以「林明福泰雅口述傳統Lmuhuw傳習計畫」為例〉,《民族學界》(2017),頁5-39。


 
參考書目
•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, Managing Cultural World Heritage, 2013.
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-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://nchdb.boch.gov.tw/
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年報
•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
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編輯,《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函釋彙編(三版)》,文化部文化資產局,2021。
• 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,劉益昌、趙金勇、王嵩山、林會承、林修澈、李台元等著,《文化保存》,臺北:五南,2014。
• Jokilehto, J. (2010)《建築維護史》(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)(邱博舜 譯),臺北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。
• 林會承,《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》,臺北市:遠流,2011。
• 傅朝卿,《圖說臺灣建築文化史》,臺南:臺灣建築史學會,2019。
• Kerr, S. J. (2013). The Conservation Plan: A Guide to the Preparation of Conservation Plans for Places of European Cultural Significance, 7th ed., Sydney: National Trust of Australia.中譯:吳秉聲譯,《維護計畫》,台中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,2017。
• 黃貞燕、郭佩宜編著,《無形文化資產實務執行手冊》,台中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,2017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與課堂討論 
10% 
 
2. 
個人參訪心得 
40% 
 
3. 
期末考 
5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7  課程說明與準備 
第2週
2/24  文化資產的意義與保存倫理 
第3週
3/03  西方文化遺產保存發展史 
第4週
3/10  「2022三連講堂 張炎憲台灣史新銳學者講座」 
第5週
3/17 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 
第6週
3/24  臺灣的文資保存法規及行政流程 
第7週
3/31  有形文資的分類與管理 
第8週
4/07  期中考週溫書假 
第9週
4/14  古蹟、歷史建築、紀念建築 
第10週
4/21  聚落建築群、考古遺址、史蹟、文化景觀 
第11週
4/28  (榮芳杰演講) 
第12週
5/05  無形文資的分類與管理 
第13週
5/12  傳統表演藝術、傳統工藝、民俗、口述傳統及傳統知識與實踐 
第14週
5/19  (謝國興演講) 
第15週
5/26  古物 
第16週
6/02  期末考